“免费听养生课,登记信息就送鸡蛋”“这项投资高回报、低风险,把钱投进去准没错”……这样的套路,是不是很眼熟?
在公园、商场和小区里,一些“热心”的推销员总爱拉住遛弯买菜的大爷大妈进行免费体检按摩、介绍养老项目。这背后,可能是打着养老旗号的诈骗行为。
养老诈骗的底层逻辑并不复杂。骗子为了达到目的,打着关爱老年人的幌子,对老年人嘘寒问暖,再施以小恩小惠。不少老年人被骗子“洗脑”后瞬间破防,辛劳一生的积蓄一夜之间“清零”,身心和家庭皆受重击。
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同样要提高防骗能力,关心和提醒家中老年人,不给骗子趁虚而入的空间,和全社会一起共同筑牢守护养老钱的安全防线。
警方提醒
1、不要贪图便宜。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贪图小利,不轻信他人,牢记世上“没有免费的午餐”。要打消“用小钱赚大钱”“吃小亏赚大便宜”“不劳而获”的念头,要看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,凡是有人让您出钱,一定要多一个心眼,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。
2、提高法治意识。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、社区宣传栏、标语等,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,提高警惕,提高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。
3、端正保健理念。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,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,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、神药、进口药,以防陷入“药托”的骗局。
4、树立安全思维。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,如本人证件号码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、密码等,不向他人透露,并尽量避免通过公共网络环境使用金融服务。
5、警惕上门推销。由于老年人独自在家时间居多,日常应多与邻居打交道,遇到可疑、陌生的人经常观望、敲门等情况,必要时拨打110报警。对上门维修、送货、送礼物等身份不能确定的人员,尽量等子女回家后再接待。
6、保持警惕心理。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,套近乎,同时表现得很热情,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。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,千万不要和“陌生人”过于接近,以免上当受骗。另外,独自外出时不带贵重物品和首饰。
来源:平安辽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