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银消费金融

以案说险 | 守护 "一老一少",这些电信诈骗套路,一定要告诉家人!

发布时间:2025-04-09

  当“银发族”遭遇“冒充公检法”的恐吓,当“Z 世代”陷入“游戏代充”的陷阱,这些针对特殊群体的电信诈骗正在悄然升级。本文通过三个真实案例,带您识破骗子的惯用伎俩,筑牢家庭反诈防线。

  案例一:“您的医保卡被冻结了”——68岁王阿姨的惊魂3小时

  王阿姨接到自称医保局的电话:“系统显示您在上海办理了异地就医,医保卡已被冻结。”在骗子引导下,王阿姨登录钓鱼网站填写了身份证号、银行卡信息,甚至将手机收到的动态验证码告知对方。直到银行短信提示转账5万元成功,才意识到上当受骗。

  风险提示

  1.医保局不会通过电话 / 短信要求转账或验证

  2.验证码是资金安全的最后防线,绝不能泄露

  3.陌生链接勿点击,个人信息要保密

  案例二:“游戏账号高价回收”——15岁初中生小李的万元损失

  小李在游戏论坛看到“高价回收账号”的广告,添加对方QQ后按指示下载“交易平台”APP。对方以“账号被冻结”为由,要求小李充值1000元解冻金,随后又以“信用不足”为由继续索要8000元。当小李向父母坦白时,已累计转账9000元。

  风险提示:

  1.游戏交易请通过官方平台

  2.任何“充值解冻”“保证金”都是诈骗

  3.家长应设置支付限额,安装青少年模式

  案例三:“兼职刷单日赚300”——大学生小张的连环套

  小张在朋友圈看到“点赞刷单”广告,扫码加入QQ群。前两单顺利返现后,对方要求完成“三连单”任务。小张投入12000元后,对方以“操作失误”为由拒绝返款,并要求继续充值。此时小张才发现群聊已解散,所有联系方式被拉黑。

  风险提示:

  1.天上不会掉馅饼,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

  2.警惕“低投入高回报”话术

  3.遭遇诈骗立即保存证据并报警

  守护指南:

  1.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 并开启预警功能

  2.定期开展家庭反诈小课堂

  3.牢记“三不一多”原则: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转账、多核实

  4.遇到可疑情况,立即拨打96110咨询



返回